寶安新橋東項目駛上“快車道”
發稿時間:2020-10-26瀏覽次數:4553
10月23日,新橋東片區重點城市更新項目(以下簡稱“新橋東項目”)一期開工建設,標志著全市首個平方公里級城市更新“工改工”項目駛上了“快車道”,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為深圳、寶安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新橋東項目是寶安貫徹落實深圳市委常委會會議精神,積極拓展產業空間、保障先進制造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一項重大舉措,更是寶安貫徹落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一份責任和擔當。作為全市首個平方公里級“工改工”城市更新項目,新橋東項目將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升級轉型的智創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1、主動擔當、主動作為——打造大灣區重要的產業升級支撐點,位于寶安區新橋街道的新橋東項目,規劃范圍由莊村路、廣深高速、生態控制線圍合而成,是寶安區貫徹落實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的“有條件的區必須新梳理出至少1平方公里的產業空間”工作要求,多次實地調研后決定實施的。
據了解,該項目作為寶安區有史以來單體投資最大的產業項目,分三期建設。項目規劃容積402萬平方米,未來可實現千億級工業總產值規模,創造100億-200億工業增加值,納稅30億-50億元,吸納就業人口約6萬-8萬人,該片區將成為一個集重點產業集聚、生態環境優美、區域交通便利的“三生”融合的國際化、現代化新城區。
寶安是深圳的產業大區。近年來,為發展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寶安加大土地空間資源統籌開發、集約利用力度,積極盤活現有資源,拓展產業空間,把好空間精準配置給好企業、好項目。規劃建設新橋東項目,推動產業空間由粗放供給向精準供給轉變,以“智能制造+創新研發”為核心發展要素積極對接一批優質企業落地,是寶安區主動擔當、主動作為,落實市委市政府釋放國土空間資源、加快國土空間提質增效要求的生動實踐。
從區位上看,新橋東項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核心及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
根據現有規劃,未來地鐵18號線、30號線將經過新橋東并設站,云巴從新橋東連接11號線、機場和會展中心,此外,片區將配套幼兒園、九年一貫制學校、優質寄宿高中、大型社康中心。顯然,新橋東項目既是城市功能提升與再造的系統工程,也是消除安全隱患、治理城市頑疾的民生工程,還是盤活土地資源、促進產業轉型的治理工程,既彰顯寶安區拓展產業空間的堅定決心,也是實打實地為居民提供安居樂業環境的關鍵舉措。
2、三級聯動模式、三大落實——探索城市更新的“新橋東”經驗,作為全市首個平方公里級城市更新“工改工”項目,新橋東項目的推進并無前人經驗,該項目如何先行先試,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為高質高效推進新橋東片區重點城市更新項目,區委區政府統攬全局、精心謀劃,舉全區之力,創造了“區政府工作組推動+國企項目公司實施+社區股份公司配合”三級聯動模式,綜合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寶安實業集團作為項目市場主體,在區相關職能部門配合支持下,以硬干部、硬措施、硬作風,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硬任務,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戰,高效完成了項目前期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國企職能優勢,展現國企擔當。
在規劃設計方面,在區相關職能部門協同支持下,高效完成項目更新計劃申報和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期間還完成了城市設計國際咨詢。以“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采用國際招標,高標準設計,選出項目的最優設計方案,該方案綜合考慮對周邊山體、水庫及既有城中村的影響,以“山麓海綿”策略營造山水城景交融的綠色城市形態;以“智匯廊橋”策略聚焦產城共享服務空間,營造園區公共活力骨架;以“工業上樓”策略對產業街區及建筑提出空間控制要點,提升工業樓宇利用效率。同時,打造“兩帶三廊三極”的“創新矩陣”結構:在空間結構上,沿廣深高速布局生產空間,打造高效智造帶,提高產品外運效率;充分利用臨山生態資源優勢,打造生態創研帶,提供在自然中創新的研發氛圍;同時強化東西向、城與自然的公共聯系,以指狀綠廊為依托,構建城市TOD活力走廊、超級創新共享走廊、初創田野與創意文旅走廊;于各廊道與洪田路交會處設計了大中運量站點,高度集成服務功能,打造生產生活服務中心、大型實驗室、大數據研發孵化平臺。
在更新意愿征集方面,聯合街道、社區股份合作公司,積極走街串巷,堅守底線和換位思考耐心做群眾工作,與群眾拉家常談規劃,向群眾宣傳項目遠景以及推進的重大意義,讓群眾感受到更新項目帶來的生活品質提升和物業價值紅利,使群眾從“我要反對”到“我要配合”的觀念大轉變,扎實有效地完成更新意愿動員工作。
在搬遷安置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搬遷政策宣講和企業安置方案,及時匯總并上報每周宣講、洽談工作進展情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宣講任務。在簽約階段,不僅做好土地和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附著物測繪數據核對工作和協調被搬遷人配合進場作業等工作,還在集中簽約時收集好各權利人的簽約材料及文件,建立搬遷安置分戶檔案,做到一戶一檔,一棟一檔。搬遷階段整理并歸檔好所有報告及協議資料,做好依法清拆相關事項的檔案管理工作和房屋移交后清場工作。另外,還以“三大落實”機制為抓手,高效推進項目。一是會議制度落實到位,及時召開會議對搬遷補償安置中涉及的重大事項、階段性工作和具體工作進行研究和部署;二是工作任務落實到位,堅持執行好周報、月報制,通過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單的方式明確責任單位具體工作任務;三是具體工作督辦到位,對各項工作首問負責,建立督查考核,交辦必須有依據、有交有接,有頭有尾,形成工作閉環,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在三級聯動和三大落實機制雙驅推動下,新橋東項目進展迅速。比如,一般的城市更新項目實施主體確認需要6年時間,而新橋東項目自正式啟動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專項規劃審批和一期實施主體確認。
3、真心耐心破解拆遷安置難題——爭分奪秒跑出建設“加速度”據新橋東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片區升級改造面臨三大難題:一是更新面積大,需更新土地面積達152萬平方米;二是拆除體量大,需拆除建筑物878棟,面積達155萬平方米,耗時較長;三是與一般城市更新項目的單一主體不同,新橋東項目涉及利益主體多,涉及面廣,被搬遷人僅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就多達8個,項目共涉及421家企業,其中搬遷安置規上、國高企業就有97家,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搬遷補償是基層“第一大難事”。新橋東項目的談判安置工作,更是時間緊、任務重、涉及范圍廣,寶安區是如何做到的?
在搬遷一線,全體工作人員采取“5+2”“白+黑”工作模式,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爭分奪秒,用“真心、耐心”換取一份份協議的簽訂。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凡是政策規定應給企業和股民的利益,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凡是超出政策范圍的,堅決說“不”,實現了城市更新項目的推動與企業安定有序發展的雙贏,展現出一幅熱火朝天、干事創業的生動畫卷。
企業既要搬遷安置又要不影響其正常經營,這個看似“兩難”的問題,在寶安區的細致安排下,變成“兩全”局面。據了解,早在2018年,就提前排查梳理可安置優質企業的物業空間,通過利用產業空間對接會開展“一對一”聯系優質企業服務,先后成功以低于市場租金價安置了利豐科技、一諾等規上、國高企業共20家。其中,經過20余次對接,幫助一諾基業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優質國高企業選到心儀的廠房,面積由之前的1300平方米擴容至3526.56平方米。
在項目市場主體寶安實業集團和區相關成員單位的努力下,新橋東項目建設跑出了城市更新“加速度”。目前,項目一期已順利完成所有權利人搬遷補償、完成涉及128家企業的搬遷及安置等工作;二期已完成4個權利人補償安置和64家企業搬遷安置。與此同時,該項目的其他工作協同高效推進。比如,在建筑產品研究方面,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和物聯網三大產業總體規劃思路,完成了“一體化生產企業總部”“成果轉化大樓”“高層高、高承重廠房”、“大灣區智能制造示范街”等創新產品研究,明確了項目一期建筑設計條件。在建筑方案方面,已完成項目一期8個地塊整體設計方案,其中10-05地塊將打造“百米工業上樓”和“花園式廠房”。
新橋東項目關鍵節點,2018年3月14日,寶安區委書記姚任主持召開區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四十三次會議,“新橋東片區”城市更新工作小組成立。2018年4月10日,新橋東片區規劃建設等工作會議召開,原則同意《新橋東片區重點產業城市更新項目工作方案》。2018年12月27日,項目列入市城市更新計劃。
2019年4月25日,新橋東片區列入深圳國家高新區。2019年5月10日,寶安區召開項目動員大會,印發《新橋東片區重點城市更新項目搬遷安置工作方案》。2019年10月16日,專項規劃(草案)通過區政府審批,并完成公示。
2020年1月22日,寶安區政府印發《寶安區新橋街道新橋東片區重點城市更新單元(含康大工業基地城市更新單元) 規劃審批情況的通知》。
2020年2月27日,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發布公告,選定深圳市寶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為新橋東片區重點城市更新單元市場主體。2020年8月24日,寶安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發布公告,確認深圳市寶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為新橋東片區重點城市更新項目一期實施主體。